首页 >> 出版物
《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手册》
发布时间: 2011-07-14
 

黄河水利出版社 , 2003.8


    摘要

    洪水灾害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心腹之患。我国是世界上洪水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就有大禹治水的传说。新中国成立以前平均每两年发生一次洪水灾害,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经常造成大量人员伤亡;1931年.长江和淮河发生大洪水,受灾人口5127万,死亡人口约40万。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的防洪工程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50多年来,党和政府领导人民开展了大规模的江河治理工作,在主要江河初步形成了防洪工程体系.防洪标准大大提高。我们战胜了历次大洪水的侵袭,确保了大城市、重要区域和交通干线的防洪安全,减少了洪水淹没面积,避免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因洪灾发生的大量人员死亡的局面。但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和单位面积产值的大幅度提高,洪水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依然非常严重。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需要我们根据新的形势逐渐调整防洪减灾思路。不断探求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防洪减灾措施。1998年长江和松花江等发生大洪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完整、准确地提出了新时期的水利工作方针。水利部提出了“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转变,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撑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新思路,并进一步提出了“防洪减灾要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防洪减灾新方略,我国的防洪减灾事业开始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世界各国采用的洪水管理工程措施大体上是相近的,而运用的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却差异很大。这不仅与当地的自然状况、社会习俗、民众意愿、经济发展水平、政府推动力度等因素有关,还与人们对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的认知水平密切相关。很多国家的实践证明,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对于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具有不可忽视的显著作用,它与工程措施相配合即可形成完整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在我国调整防洪减灾思路和不断完善防洪减灾方法与措施的新时期,全面了解和有针对性地借鉴国外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灌排委员会在各国防洪减灾实践的基础上组织编撰出版了《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手册》,全面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普遍认可和有效的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的种类、做法以厦它们的实用性和局限性,并给出了一些比较成功的实例。经取得国际灌排委员会同意,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和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组织翻译了该手册。《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手册》中文版的问世,既是国际灌排委员会对我国防洪减灾工作的支持和帮助,也是我国时国际灌排委员会的贡献。

    我希望该手册的出版能够给我国的防汛减灾事业带来新的经验和启示,使防汛人员更科学、更有效地借鉴国外的经验,从而扩展工作思路。更全面、更有针对性地探求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也希望该手册的出版能使广大民众和有意愿者更加便利地概要了解国外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的情况,从而增强他们自觉遵从洪水管理总体安排、主动参与洪水管理活动的意识,进而规范自身活动,最终达到促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之目的。希望广大水利工作者进一步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通过多种途径,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新时期水利事业的快速发展。洪涝灾害是我国面临的重大水问题之一,它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影响深远。1998年长江、松花江等发生大水以后,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经济措施,加强了以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长江、黄河为主的大江大河干流堤防得到加强和巩固。水利部党组提出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治水新思路,实现人类与自然相和谐、协调发展;提出在认识上要从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转变到在重视工程建设的同时,要特别重视非工程措施,加强对工程设施的科学管理。

    在国际上,一些国家对防洪的非工程措施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国际灌排委员会组织编写的《洪水管理非工程措施手册》对防洪非工程措施方面的经验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为了学习借鉴国外在防洪非工程措施方面的经验.中国国家灌排委员会和国家节水灌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北京)组织翻译了这本手册。参加本手册翻译工作的有高占义、丁昆仑、柯蕾、穆建新、邹燕红、谢崇宝、张康波和温鹏等同志。本手册由虎进武、李坤刚和曹傻峰编审。由于我们的翻译水平有限,译文中一定存在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指正。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   邮编: 100038   电话: 86-10-68781193
传真: 86-10-68781153    cncid@mwr.gov.cn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1/03/24 10: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