骄阳似火、地干人躁。
6月以来陕西省持续高温少雨,陕北北部、陕南东部、关中部分地区出现轻到中度干旱,榆林、商洛、关中局地出现严重干旱,截至6月27日,陕西省总受旱面积393万亩,其中轻旱171万亩,中旱131万亩,重旱91万亩,前期旱情已造成农作物受灾63万亩,成灾28万亩,绝收1.2万亩。
面对异常严峻的旱情,陕西省各地、各水管单位通过科学研判旱情保灌形势,加强灌区运行管理能力,提高灌溉设施供水效率,各部门高度重视,科学谋划,多措并举,迅速掀起抗旱夏灌热潮。
目前,陕西省大中型灌区和小型水利工程夏灌用水工作进展顺利,全省夏灌累计斗口用水5亿余立方米,灌溉面积近600万亩次。
提早筹谋,精心组织
根据旱情发展,陕西省水利厅厅要求各灌区利用春夏灌交接间隙,及时对工程设施进行日常维修养护,全面消除隐患,提前做好夏灌用水工作。各灌区深入田间地头对苗情、墒情、群众用水需求进行调研,制定有效用水措施,抓好督促落实,同时加大对机电设备和渠道安全检查,确保夏灌期间机组正常运行及渠道行水安全畅通,全力保障抗旱灌溉工作。

安康市汉滨区抗旱。
宝鸡峡灌区把疫情防控同推动夏灌工作相结合,深入田间地头对苗情、墒情、群众用水需求提前进行调研;泾惠渠灌区在引水前提早完成各级灌溉工程设施的维护及渠道的除草、清淤、险工段整治等工作任务,保证各级渠道达到设计过流能力和各类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运行;交口抽渭灌区较往年提前15天启动夏灌,积极开展夏灌安全生产应急演练,以演促防,以练代战,提高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突能力和实战水平;安康旬阳市水利局筹措资金85.7万元,调拨饮水管材11.2万米,调拨水泵6台,更换水泵3台,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各镇、村组和田间地头,解决抗旱工作中的突出问题,指导开展抗旱工作。
一项项扎实有力的措施,为夏灌抗旱工作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科学用水,合理分配
各灌区管理单位根据水源情况,把“节水优先”摆在夏灌用水工作首位,加强用水定额管理,按照灌区作物种植情况,制定用水计划,科学分配水量,合理利用水资源,有效提高灌溉效率,确保水资源发挥最大作用。

渭南二黄。
渭南市东雷二期抽黄灌区于6月6日启动夏灌工作,6月15日北干二级站开启7台机泵设施大流量运行,抽水流量达到29.4立方米/秒,日灌溉农田2.7万亩;汉中市石门水库灌区带班领导和灌区全体职工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实时监测各干支渠通水运行情况,基层管理科学的预测水稻的需水量和需水时间;商洛市全市投入各类抗旱人员4.9万多人次、机械设备398台套、送水车辆124辆,灌溉农田4161公顷;西安市防抗夏伏旱工作累计投入机电井3.39万眼、抽水站137处、灌溉机具126台,投入人力1.96万人次,全市已完成夏灌面积80万亩次,全市2374处农村供水工程目前正常供水,确保了旱区群众生活生产用水安全。
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组织大型灌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加强农田灌溉水质监测,保障农业灌溉水质安全。各灌区管理单位调动一切水源抗旱保丰收,着力解决群众渠边旱、水中旱问题,做到应灌尽灌。水利部门广大干部职工深入灌区用水第一线,指导基层和农民科学用水、节约用水,帮助解决灌溉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石头河灌区党员抗旱服务队。
夏灌期间,石头河水库灌溉中心专门组建5个抗旱服务队,党员带头、上下联动,对灌区用水集中的渠段进行分段管理,分组轮流值班,坚持24小时巡查,维护用水秩序,杜绝非计划无序引水,确保输水渠道工程安全、灌区用水均衡、城市供水稳定;桃曲坡灌区组织干部职工深入田间地头、农户家中,引导群众加强田间管理,宣传科学灌溉知识,加强农田灌溉水质监管,邀请专业检测公司沿“水库—岔口—干渠—支渠—地头”全链条检测水质,同时要求相关管理单位实时做好河道来水水质初步判别、农田灌溉水质日常巡查等,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并建立灌区用水期间水质监测台账,确保农田灌溉水质安全;港口抽黄灌区,动员组织年轻党员干部成立抗旱服务队,下沉农村一线,服务在田间地头,帮助失去劳动力的家庭抗旱抢种、抗旱浇灌,解决群众浇地难问题;榆林市协调调度王圪堵水库向下游补水683万方,开动塘坝、泵、池、窖、井等各类“五小”水利工程和抗旱应急水利工程,积极组织抗旱灌溉,保障夏播出苗、保作物生长用水需求。
夏灌期间,陕西省水利厅及时印发了《关于加强全省大中型灌区项目建设及灌溉用水安全生产有关工作的通知》,督促各灌区严格落实渠道安全行水责任,确保灌区渠道行水安全。各灌区加大工程设施巡查巡护力度,严格控制渠道运行水位,通过张贴“行水公告”、散发传单等,向沿渠村庄、学校、单位做好宣传,确保各级渠道设施和人员安全。
据预测,未来多天陕西省降水仍将偏少,将对农业生产和城乡供水构成影响,旱情形势依然严峻。目前,陕西省各大灌区夏灌抗旱减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持续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