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中国水利报:水润粮安固国基
发布时间: 2022-10-21
 

    2022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及淮河以南部分地区遭遇1961年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气象干旱。面对大旱,淠史杭灌区为保秋粮安全,精细调度,日均输水超3000万立方米,相当于每天提供约3个杭州西湖的水量,为灌区内960万亩稻田“解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根本在耕地,命脉在水利。我国是历史悠久的农业灌溉文明大国,灌区发展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尤为重要。大中型灌区是粮食生产的主战场。在党中央的高度重视下,十年来,我国投入1000多亿元实施大中型灌区改造建设,为粮食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支撑,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石。

  主战场绘就丰收图景

  2016年,浙江省永康市被列入第八批中央财政农田水利项目县,3年投资1.02亿元,完成实施镇街区灌区改造16片,建设高效节水灌溉工程1.222万亩,基本实现“旱能灌、涝能排”,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

  2012年以来,国家下大力气开展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部启动了《全国现代灌溉发展规划》,提出要重点推进已建灌区升级改造、新建灌区高起点建设,并要着眼于现代灌区建设、运行和灌区用水等环节。2022年8月,《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的一揽子政策措施》再次提出要再开工一批已纳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灌区建设和改造工程项目。

  怀洪新河灌区所在的淮北平原怀洪新河流域是安徽省粮食主产区之一,由于水资源时空分配不均,又缺乏灌溉水利工程,水资源难以有效利用,一直存在着工程性缺水问题,遇少雨年份极易出现旱灾,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尤为严重。

  2022年9月22日,安徽省怀洪新河灌区工程提前开工建设。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43万亩,其中新增灌溉面积171万亩,改善灌溉面积172万亩,建成后每年可增加粮食产量约4.7亿公斤。这是国务院2022年重点推进的6处新建大型灌区工程之一。

  十年来,中央累计投入资金1000多亿元用于灌区的建设和改造,我国骨干灌排工程设施“卡脖子”问题基本得到解决,形成了相对完善的蓄、引、提、输、排工程网络体系。累计恢复新增灌溉面积6600多万亩,改善灌溉面积3.3亿亩,有效遏制了灌溉面积衰减的局面。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从2012年的9.37亿亩增加到现在的10.37亿亩。新增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约300亿公斤,大中型灌区农田亩均单产比改造前平均提高了约100公斤,亩均产量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到2倍,为端牢中国的饭碗奠定了坚实的水利基础。

  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宁夏盐池县长年干旱少雨,平均降雨量28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2100毫米,过去靠天吃饭,浇地用水漫灌,全村三分之一的地没水用。2017年,马儿庄村实施的高效节水灌溉项目,让万亩农田成为了现代化生态灌区。如今,马儿庄灌溉用水由原来的每亩500立方米降到215立方米。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要求坚持把水资源作为刚性约束,以水定地、以水定产,量水而行、因水制宜,严格控制取用水总量,赋予了新时期灌区发展的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2016年10月,水利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制定《灌区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实施细则》,旨在实现从“要我节水”到“我要节水”的观念转变,大幅度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发挥典型示范引领带动作用。2021年11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提出要打造节水高效的现代化灌区。

  目前,我国灌溉用水效率已显著提升。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1年的0.568。“十三五”以来,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超过1.2亿亩,年节水能力480亿立方米。

  党的十八大以来,各地深刻把握生态文明建设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一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灌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在我国东部和有条件的中西部地区,一批“节水高效、设施完善、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现代化灌区将优先建成。

  “传承古堰文明、引领现代水利,服务灌区、为民造福,正是我们的工作宗旨。”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工作人员说,“未来将联合灌区地方政府加强对工程遗址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规划世界级的都江堰国家文化遗产公园,进一步打造蜀水文化高地。”坚持系统治理,将灌区文化建设纳入灌区现代化体系,将灌溉工程遗产保护利用和文化传承弘扬与续建配套改造工程有机结合,造就了都江堰灌区的新生。

  2022年10月6日,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上堡梯田等4个灌区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

  改革推动管理升级

  “河套灌区2022年的基准水价没有变,超计划累进加价政策有所调整。全年仍为春夏灌、秋灌、秋浇3个时段,3个时段的计划内用水仍执行斗口每立方米10.3分的水价标准。”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水利局负责人介绍。

  河套灌区在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的同时,也在不断推进农业灌区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政策落实,截至2021年年底,全区实行政府定价的农业灌区水利工程涉及40个灌区,其中8个灌区达到运维成本水平。全区累计实施改革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3569.41万亩,占改革范围总面积的75.5%。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了从局部试点示范到面上整体推进,从单一环节突破到全链条深化。2018—2021年,国家共安排水利发展资金60亿元,统筹推进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建设,截至2021年年底,全国累计实施农业水价综合改革面积超6亿亩。

  过去很长时间,都江堰灌区由8家单位共同管理,分散管理的灌区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和高质量发展要求。2021年11月,四川省水利厅整合8家灌区水管单位成立四川省都江堰水利发展中心,全面推进都江堰灌区一体化管理。“都江堰灌区构建起一体管理新格局,开启灌区现代化管理新征程,实现灌区建设、管理、运行集中统一指挥和调度。”四川省水利厅厅长郭亨孝表示。

  为促进大中型灌区和灌排泵站提升管理水平,保障大中型灌排工程安全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2019年6月,水利部办公厅印发《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指导意见(试行)》,部署大中型灌区标准化规范化管理工作。

  技术创新赋能发展动力

  信息化是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智慧水利的基础支撑。目前,我国灌区用水计量、工程观测、自动控制等设施缺乏,信息化建设滞后,灌溉供水缺乏科学的控制、调度与运用。如何在做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的同时推进现代化改造?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水利创新支撑和科技引领。

  “安地灌区是金华市最早开展信息化建设的重点中型灌区,初步构建了灌区水情、雨情、工情、墒情、视频监控等感知体系和灌区配水模型。”安地灌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在有效满足灌区农业用水需求的背后,浙江省首批水利数字化改革试点项目“灌区用水管控和智能调度场景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四五”期间,灌区信息化正作为现代化改造的重点内容之一,通过应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灌区工情和水情实时、全面数据响应,加强骨干渠系的水量科学调度和合理配水,努力提升灌区工作的预报性、预警性、预演性、预案性,不断提高灌区工程运行效率和安全监控水平。

  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国灌区水利建设十年成效显著,未来将继续为国家粮食安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国家现代化提供牢固基础支撑。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   邮编: 100038   电话: 86-10-68781193
传真: 86-10-68781153    cncid@mwr.gov.cn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1/02 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