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经济日报:确保农田水利项目经得起检验
发布时间: 2022-11-16
 

    冬春季节,山塘河流水位偏低,正是兴修水利的黄金时期。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抓好今冬明春农田水利建设,不仅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保障粮食安全、实现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今年夏季,我国长江流域出现持续罕见的干旱气象,给秋粮丰产丰收带来不小挑战。在实现抗旱夺秋粮丰收的过程中,农田水利设施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近日召开的全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暨秋冬“三农”重点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强调,扎实抓好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和农业生产,为夺取明年农业丰收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向来重视农田水利建设。目前,全国已建成万亩以上的大中型灌区7330处,基本形成了蓄、引、提、排较为完善的农田灌排体系,夯实了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眼下,全国多地正抓紧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农田水利灌溉设施维护力度,努力为农业稳产增收提供水利支撑。

  但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国农田水利建设的一些薄弱环节尚未根本解决。比如,一些灌区工程完好率不高、田间配套不足,有的农田水利设施甚至在设计、建设时,缺乏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充分考虑,造成建造的设施灌溉排涝效果不理想;一些地区的农田水利设施建管脱节、重建轻管的问题突出。

  冬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要见实效,不仅要继续谋划实施一批重点水利工程,提高水利防灾减灾能力,还要科学制定规划,抢抓有效时间。同时,要严把工程质量关,实施工程建设全过程质量监管,确保每一项农田水利项目都经得起检验。

  更为重要的是,要解决好农田水利“谁来修、谁来管”的问题。尽管最近各地正在全力推进冬春农田水利建设,但有些地方开展农田水利建设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一方面是农村缺乏青壮年劳动力,另一方面担忧项目建成后没有专人维护和管理,工程失修也是件麻烦事。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农田水利设施各个阶段实施有效治理,实现粮食生产全过程“旱能灌、涝能排”,全面提升农田水利设施服务国家粮食安全的能力和水平。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   邮编: 100038   电话: 86-10-68781193
传真: 86-10-68781153    cncid@mwr.gov.cn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2/11/18 15:4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