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新闻
中国财经报:灌区涌春潮——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建设试点见闻
发布时间: 2024-03-15
 

    再过几天,黄淮海平原上,大片大片的冬小麦产区开始进入春灌追肥期。在山东省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62岁的种粮农民李仁新再也不用为田地管护问题发愁了。“过去,李仁新守护着自家的承包田,每年从头到尾忙个不停。现在,他因家庭需要进城照顾孙子。经村委会协调,他家里的几亩地托人打理,收益不受影响。”西杨村党支部书记李化庄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他们所处的豆腐窝灌区列入国家试点灌区以来,在中央和省级财政等有关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建起了现代化的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不仅解放了生产力,提高了劳动效率,还取得了节水节肥增产增收的效果,一举多赢。

  财政伸援手,合力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试点

  2023年4月28日,水利部印发《关于公布第一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的通知》,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豆腐窝灌区入选试点灌区;德州市宁津县整体入选试点县(区)。此后,山东省水利厅与德州市政府联合成立领导小组,水利、发改、财政、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有关乡镇各司其职,强力推进灌区试点建设。

  宁津县有效灌溉面积75万亩,其中井灌区占70%、井河混合灌区占30%。2020年,该县整县域完成农业水价综合改革。2022年10月,水利部印发《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典型案例》,在全国推广“宁津模式”。2023年4月底,宁津县成功争创深化改革试点后,计划整合潘庄灌区现代化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吨半粮”生产能力创建等项目资金7.88亿元,同时引进社会资本,利用3年时间,实施全县域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

  齐河县豆腐窝灌区主要涉及华店、焦庙、祝阿、晏城、刘桥5个乡镇(街道),有效灌溉面积14.3万亩。灌溉模式为“引黄入渠、洪黄补源、井渠结合、以井保丰”,其中井灌区面积9.07万亩、井渠结合灌溉面积4.88万亩、沟渠提灌面积0.35万亩。目前,豆腐窝灌区是全国数字孪生灌区试点,已纳入2023-2025年全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灌区具备黄河水和浅层地下水双水源保障优势。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快,覆盖范围广,田间水利工程配套比较完善。

  六项机制,“六本账”

  试点以来,通过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灌区搭建起水价形成、精准奖补、水权交易等“六项机制”,算出了“六本账”,做到群众、企业、政府三方满意。

  六项机制包括:

  一是水价形成机制。2个试点方已全部完成水价调整,达到运行维护成本。其中,宁津县粮食作物终端水价为泵站灌区0.38元/方、井灌区0.46元/方;经济作物、养殖业水价为泵站灌区0.71元/方、井灌区0.89元/方。齐河县豆腐窝灌区粮食作物终端水价为0.32元/方,经济作物执行全成本水价0.52元/方。

  二是水权分配机制。2个试点方已全部完成水权分配。宁津县平均每亩水权190方;齐河县豆腐窝灌区每亩水权195方。

  三是水权交易机制。宁津县建立了水权交易管理系统,超水权用水按照0.05元/方价格与村委会进行交易,全县累计完成水权交易量698万方、交易金额34.9万元。齐河县建立了水权政府收储机制,通过中国水权交易所与县内13家工业企业完成39.51万方的水权交易,总计交易金额25.29万元,实现农业、工业跨行业水权交易。

  四是精准奖补机制。在节水奖励方面,宁津县对灌溉用水量低于水权量的,按照0.1元/方的标准进行奖励;齐河县豆腐窝灌区对灌溉用水量低于平均用水量的,每方奖励0.15元。在精准补贴方面,齐河县豆腐窝灌区对粮食作物水价提价部分实行精准补贴,县财政对散户补贴0.13元/方、种植大户补贴0.1元/方。奖补资金来源为水费、水权交易收入以及财政资金。

  五是工程管护机制。宁津县、齐河县豆腐窝灌区骨干工程和乡镇末级渠系均由县灌区管理中心和专业公司管护。田间工程采取2种管护模式,在规模化种植区域,由企业或种植大户自行管理;在分散种植区域,宁津县由村委会或农民用水专业合作社管护;齐河县豆腐窝灌区采用“公司+村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管护。

  六是引入社会资本机制。宁津县瑞宁公司融资9.1亿元进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提升改造等工程,种植大户投资约1.1亿元安装喷灌设备,12家农民用水合作社投资5000万元采购喷灌设备。齐河县豆腐窝灌区引入国企投资3000万元,建设3万亩高效节水设施。种植大户投资2000万元,建设2.5万亩高效节水设施。大禹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8万亩散户经营区高效节水及测水量水设施。

  在齐河县刘桥镇西杨村,两委班子基础好,组织能力强。去年,政府组织有关方面对该村3000亩土地推行节水滴灌模式,实现了降本增收。综合相关数据,算出了“6本账”:

  一是农民增收账。通过“滴灌+水肥一体化”,玉米密植方式得以推广,亩均种植株数由原来的4500株提高到5500株,平均亩产由1550斤提高到1810斤,增产16.7%,按1.3元/斤的收购价计算,每亩增加销售收入338元,扣除亩滴灌带成本152元后,实际增收186元。枯水年或特枯水年,灌区粮食增产增收效果将更加明显。

  二是农民缴纳水费账。过去,玉米灌亩均用水70方,水价0.17元/方,亩均水费11.9元;改革后,亩均水费16元,每亩增加支出4.1元。通过节水奖励,每亩获得奖励3元。

  三是农业节水账。小麦、玉米全年亩均灌溉用水由180方下降到130方,节水约50方,节水28%。

  四是社会资本经营效益账。企业收入来源主要来自4个方面:水费收入;滴灌带、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销售收入;灌溉托管、种植托管等农业服务收入;参与灌区改造、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收入。

  五是政府财政支出账。改革前,农民只承担田间灌溉费用,县乡骨干渠道维护费用由县财政承担,每年约369万元。改革后,水价补贴资金每年280.8万元,节水奖励资金每年56.25万元。工程维护费用369万元/年—水价补贴280.8万元/年—节水奖励56.25万元/年=31.95万元/年。县财政每年减少支出31.95万元。

  六是生态效益账。通过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提高了肥料使用效率,减少了肥料使用量,降低了农业面源污染。同时,通过精准施肥,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有助于减少浅层地下水开采,助力涵养地下水生态。

  试点以来,宁津县还积极探索实践国有企业和规模化种植户自行发展喷灌、分散种植户由农业用水服务公司或合作社提供喷灌服务等模式,先期试点面积5万亩,为整灌区整县域推广积累了经验。

  持续协同发力,将改革进行到底

  日前,德州市有关方面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24年以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为目标,在去年良好开局的基础上,深耕实干、不断探索,将各项工作深扎到底。

  将机制落实落地。针对去年因降水较多群众没有进行灌溉、各项机制未得到充分实践的现状,3月份做好各项机制落实方案,到田间地头做好宣传引导工作,确保水费计收、水权交易、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等机制在春灌期间得到落实。

  抓好工程管护机制。齐河县配合并督促大禹公司在工程清点移交基础上,按照签订的管护协议开展春灌前工程检修维护。宁津县尽早落实主体及资金渠道,解决乡镇末级渠系管护问题。

  推广高效节水设施。落实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设施补贴资金,春灌期间盯紧齐河滴灌及宁津喷灌设施的使用及推广情况,通过专家宣讲和示范村引领,提高群众对高效节水设施的接受度,扩大推广面积。

  做好试点信息化工作。豆腐窝灌区通过数字孪生建设,实现科学输水、精准配水、计量收费、奖补结合,数字孪生与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深度结合,打造成数字孪生灌区样板。宁津县实现农业水价综合改革信息化整县域全覆盖。

 

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甲1号   邮编: 100038   电话: 86-10-68781193
传真: 86-10-68781153    cncid@mwr.gov.cn

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2024/03/21 22:31:11